2007年10月21日星期日

伊帕内玛的中巡赛

中巡赛年度颁奖晚宴,放的背景音乐居然是“伊帕内玛女孩”。后来又上来一组四人老外组合,女黑人给大家唱“Love Story”。这只能说明,中巡赛果然不是中国人办的。换成中国公司操办,就该借着17大胜利闭幕的东风,请俩煤炭文工团的女青年歌唱家来助兴。

2007年6月1日星期五

五月小结

30岁之后的第一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为哲学三大基本问题的第三个困扰。困扰了一个多星期,结论是先走到哪算哪。
这个月最好看的电影:《非法入侵》。裘德·洛快成明格拉御用了,朱丽叶·比诺什真是老了,还是敢脱。
这个月值得再来一次的事:听爵士乐现场。九门爵士音乐节,明年接着听。
这个月去得最多的餐馆:富力城的麻辣香锅。带了好几拨人去吃,动了开馆子的念头。但这似乎也不是“你往何处去”的正解。
这个月最喜欢的一本书:《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片山恭一著,林少华译。日式青春小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林少华的缘故,读来很村上春树。

2007年5月4日星期五

黑呔


海上解放号的中国代理事先发信通知我们,这次上船有正装晚宴,男的Black-tie,女的Dressing。只好不情愿地穿着皮鞋,带着西服衬衣领带上路。好在都是拉杆箱,也不碍事。同行一在上海做英文杂志的澳洲哥们比较潇洒,一个双肩包,一手拎着西服袋,上面四个拼音:GAO JI XI FU。

除开大学军训时戴过的那种“易拉得”领带,这是生平第二次戴领带,上一次也是因为要出国见人。依然不会系,只好事先请太太系好再拉松形成一活套,到时候套上再拉紧就成了。

Dinner前一小时,在外面晃荡的人纷纷回舱换装。这就是一大cosplay,很多老外换上正装之后也像角色扮演一样兴高采烈,四处合影留念。看来大家都少有穿得这么正式,再加上背景又富丽堂皇,那感觉就像黑龙江卫视上卖农药的东北大哥的说法——“杠杠的”。反倒是平时手里相机闪个不停的中国人,这会似乎矜持多了,找到自己桌子后就乖乖坐着。一个一起去的上海女记者事先不知道上船要带正装,急中生智,在船上购物中心花了75美元买了一套真丝睡裙,倒也没人敢拦她。

我事先也犯了一错——把black-tie想成曾荫权的那种了,还发愁哪去搞蝴蝶结呢。后来才弄明白,曾特首的那叫“煲呔”(bow-tie)。至于“黑呔”,黑西服白衬衣加领带就成啦。不过后来上岸后,我还是在伦敦的H&M里买了一个“煲呔”,这是这平价时装店里少有的几样不是“Made in China” 的东西。虽然这玩意不知道啥时能用上,就当“备战备荒”呗。

海上解放号


船在午夜时分离开港口。跟1944年6月6日登陆诺曼底的盟军一样,我们的路线也是自英吉利海峡向法国而去。那一夜,在焦急的等待中,艾森豪威尔提前写好了一张纸条:发起攻击的命令是由我根据现时的情形而判断得出的,这次失利的责任由我一人承担。这张纸条没有派上用场。不过在曾经是二战军港的南安普顿的10号码头上,至少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一些人是紧张的,因为在这艘16万吨的“海上解放号”上,满载了来自全球的5千多位旅游业人士和媒体代表,他们的感受,多少会影响到这艘船今后的生意。

为了让大家更感性地了解这艘长339米,宽56米,高72米,可容纳4375名乘客和1365名船员的全球最大邮轮,船东家用了如下比喻:重量相当于8万辆轿车或3.2万头成年大象;身长超过埃菲尔铁塔,相当于纵向相连的37辆双层巴士;拥有15层甲板,总长度11公里;船上管道有160公里长,电线总长3500公里……一句话,相当于三个泰坦尼克号。

消防演习、焰火表演、正装晚宴、海盗巡游……节目单很丰富。第一次登上这种巨型油轮的我,就像1944年那些来自阿肯色、南达科他之类中西部内陆州的美军菜鸟一样屏神静气,瞪大眼睛捕捉周围的一切。一些同行的老江湖,则比较着这船与玛丽女王号以及那些阿拉斯加和北欧航线上邮轮的不同。没有坐过邮轮的人,可以从电影《泰坦尼克》和《海上钢琴师》里面可以一窥巨型豪华邮轮的生活。其实身在船上的人往往也是“眼前有景道不得”,也许在黑夜里换成从空中和远处看这艘灯火辉煌的巨轮,感觉更加震撼。1911年,泰坦尼克号的首航也是从南安普顿出发的。这个离伦敦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海边小城有一支老牌英超球队:南安普顿,外号“圣徒”,因为当年将足球带到巴西的那位英国修道士就是从这里出发西渡南美的,所以至今这里经常有巴西足球记者前来寻根。

有很多韩剧爱以大饭店为背景,无外乎看中了这个舞台外表光鲜,富有仪式感,可以满足很多人的白日梦。邮轮上其实同样是云裳鬓影,白衬衣蝴蝶结的侍者总是一口一个“Sir”,即使你出洋相时也宽容地保持着微笑。英国人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孤岛。但从物理意义而言,一艘邮轮才是一座孤岛,一群素不相识的人被圈在这上面,茫茫大海,游手好闲,有时连手机信号都没有。同行的人说,单身男女在这上面关一礼拜,肯定会出事,所以大龄青年男女联谊会实在应该搬到这种船上来搞。

一般来说,坐邮轮的主力是老年人,年轻人多数是来蜜月旅行的。因为邮轮是一种慢节奏的休闲方式,很多人上来就是每顿到一个不同的餐厅用餐(餐厅很多,口味丰富),在按摩浴池里泡泡澡,晒晒太阳,喝喝啤酒,读点平时静不下心来读的厚书,晚上到剧院听听音乐。不过现在年轻人的市场也开始被重视,所以“海上解放号”和她的姐妹船“海上自由号”开了在邮轮上攀岩的先河,此外还有人工冲浪池、溜冰场、篮球场、绕船顶一圈的田径跑道、拳击台和健身中心。对于喜欢高尔夫的人而言,船上还有模拟练习器和一个九洞袖珍球场,你可以拿着推杆在上面推一圈。我就在模拟练习房里和一个老外选圆石滩球场打了一把。所以如果想在海上自由号上什么都玩,五样不能忘带的东西是:1,游泳裤;2,跑鞋;3,运动短裤;4,信用卡;5,高尔夫球包——前三样其实都可以用第四样在船上买到,但第五样不行,而且平心而论,船上的球杆比较次,虽然还周到地配备了左手款。

如果想更充分地感受气氛,正装和晚礼服也不能漏。船上会在打通上下三层的主餐厅搞要求“black-tie”的正装晚宴,巨型的枝状水晶灯下,白礼服的侍者在乐队的伴奏中穿梭,为你奉上鸭脯和安格斯牛肉(所以你最好别穿白西服了)。老坐邮轮的香港人古镇煌说,这种五星级邮轮上船费都包含了餐费,正宗传统是正餐时都应该提供鱼子酱的,可惜这些年由于各邮轮公司杀价竞争,结果鱼子酱传统逐渐消失。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毕竟连船费都没出。

晚餐之后的消遣可以是逛酒吧和剧场,或者是到“皇家赌场”里去试试手气——是的,名字就跟最新那部007一样,船上的闭路电视也一直循环放着那位新版007。上船第一晚,我在二楼的酒吧里看了一场天空电视台直播的英超,曼联2比0赢了对手,一大帮本来很斯文的英国中年男女群情激愤,嗷嗷叫嚷,引来很多不明所以然的美国人驻足围观。

全球新闻发布会上,波兰和俄罗斯的记者都问:你们这船啥时开到我们那边去呀?上海来的记者提意见:要想开辟中国市场的话,贵公司最好在船上招几个中国厨子。我本来想就这个问题继续深入,建议再开个麻将馆和足疗房。但人家公司的人说了,要照顾本地化,但也要坚持自己,否则咱“就不是皇家加勒比”啦。就在我们上船前一天,叶利钦去世,旅馆前台免费发放的《卫报》上,选用的是他带着一顶苏军大盖帽的照片。我抄起一份报纸,去旅馆旁边的海德公园里寻找马克思墓未果,倒是在伦敦的小雨中绕过有女王塑像的肯辛顿宫顺着“戴安娜纪念小道”走了。而到我下船这天,报纸的头条已经变成“休·格兰特怒打狗仔队”了。

《麦田守望者》里,男主角抱怨,那些成年男人真无聊,只知道谈论高尔夫和汽车。他见了我们这些人也一定觉得很无聊,从到英国开始直到回程前都在找免税品商店,不停地心算或掏出计算器算换成人民币便宜了多少。我也买了化妆品和皮包,试了好些件奢侈品,还买了好些快3英镑一张的贺卡。这个时候,我想起了《海上钢琴师》。有些人就是情愿一辈子呆在邮轮上。

2007年4月16日星期一

物价

装数字频道,除打包之外还可以单点,证券信息每月120元,最贵;其次是央视的高网频道和广东台的高尔夫频道,100元;围棋频道每月10月。商人们玩得就是看客下菜这一招。但股市那么火,高球人群貌似那么有钱,这都还不是最高的。虽然菜单里还没有,但谷一下歌后发现,还是那家有下赛季英超转播权的天盛公司定的价最高:英超频道每月188元。天盛的人这么算帐:按他们的播出场次和时间,您看一场英超直播也才两块钱。这么算算术倒很有中国算数字的一贯风格。

2007年3月17日星期六

2007年3月16日星期五

京沪机场打车经

这样的文章,男性时尚杂志照样可以登。转自FT中文网,作者:小子。
2007年3月16日 星期五


由于经常往返京沪出差,我的神经系统每次都会在“从机场打车回家”这段旅途中,承受超乎寻常的压力。由于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短,可能无法满足司机师傅的预期,从关上车门的一刹那起,一场“暗战”一触即发,经过无数次与司机的斗智斗勇,终于,我在唠叨、抱怨、罗嗦中成长起来,摸索出能让心情大好的“机场打车黑话”, 京版沪版,各成系统。在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一种心情,绝对是各自表述。南方的“差头爷叔”(上海话中的“出租车叔叔”之意)比较知足常乐,涵养功夫好,从虹桥机场出发,只要车费超过25元,一般他们就不会有什么怨言。万一运气不好,他们也很少情绪“豁边”(上海话中的“出格”之意),最多冒出一句“今朝拉到侬算我倒霉”及感叹词若干,随后便开始以沉默表达对你的不满。往往此时他们会把收音机调到音乐台,你也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听几首新出炉的流行歌曲,以备今后在卡拉OK里炫耀自己“与时俱进”的小资细胞。“北京的哥”就比较难伺候了,一打表,50元车费+10元机场高速费,不能算少了吧,可这在各位司机大哥眼里也简直是奇耻大辱,从他们守株待兔的心理上来分析,你这位客人,压根儿连个兔子也算不上,最多只能是个小蚂蚁,实在太不够塞牙缝了。“噪音攻势”是他们屡试不爽的战术,拿出相声演员的口才和智慧,一路向你展现语言的艺术,非得榨出藏在你羽绒服下的“小”来。要是碰巧车里还惊心动魄地播放着某位大师的评书,抑扬顿挫,长短句结合,你那刚刚逃离飞机引擎轰鸣声的耳朵,马上就替大脑做出了投降的决定,紧接着是良心上的自责,真是,怎么这么对不起人家——师傅排了四个小时的队啊,排队的时候不开空调冻得他啊,这已经是最后一班飞机了啊……等这样到了目的地,司机终于说出了他的目的“您就再加十块二十块吧”或是“这零钱咱就不找了吧”,你会觉得,恩,这正常,这应该,于是你掏钱,你下车,你最后还送了客。明着问你要钱,只有北京司机才敢有这样的顺理成章;上海司机胆小,守规矩,善于化悲痛为力量,他们为乘客“洗脑子”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长远性,并不只看中眼前的“一锤子买卖”。
有一次我从浦东机场打车到南汇周浦镇,这个地方也在浦东,车费大概90多元,相对于从浦东机场到市区的150元,司机显然觉得这笔生意做亏了,就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今后从浦东机场打车,无论去哪里,都和候车队伍的管理员说去“奉贤”,由于距离短,只要登记一下,司机就能再次返回机场,不需要排队,也能拉下一位客人。乘客“懂经”,司机开心,省油又能省时间,“奉贤”二字,简直就是构筑浦东机场“和谐小社会”的金科玉律,按照这样的道理,在北京首都机场,你应该说到哪里,才能做到乘客和司机双赢呢?根据我的调查,100元车费,是到北京机场排队拉客司机的满意底线,也就相当于从机场到天安门的距离。如果你要去的地方,在这个距离以内,为了自己不挨骂,不受气,不遭白眼,不被绕路,不被加钱,你就应该对候车队伍的管理员说去“望京”,这样,司机就能开开心心地把你送到目的地,然后再开开心心地回到机场。除了“望京”,你说到“大山子”、“丽都”都可以帮助司机来一个漂亮的“机场回马枪”。还有一个我经历过的惨痛教训就是,在离“丽都”两公里都不到的酒仙桥路,有大名鼎鼎的798工厂和很多外资企业,建议要从机场去那里的朋友,一定不能说到“酒仙桥”,因为那里偏偏是“机场免排队折返”的盲区,要是让管理员听到“酒仙桥”,那个倒霉的司机会在一路上把他的怨气全部发泄在你身上,除非你愿意让荷包出点血来平息这场原本可以避免的“祸事”。如果最后要再总结一下,从浦东机场出发,就说去“奉贤”,也算是为司机大哥“奉献”爱心;从首都机场出发,就说去“望京”,这样就能“忘记”很多不愉快。至于说到那100元车费的满意临界点,我真替北京奥组委捏一把汗,不知道他们在选址的时候,有没有把司机大哥们的这个如意小算盘也考虑了进去。万一从机场到那些场馆的车费都不足100元,乘客和司机不都变成了一颗“恨宰的心” ?还是说真到了奥运时,全城司机都怀着崇高的爱国精神“集体罢宰”?在黑车(约7.6万辆)比正规出租车(约6万辆)还多的中国首都北京,这还真是一个谜。

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

通勤者和通勤车


计划买车时看了很多款,其中一款备选是克莱斯勒出的PT漫步者。PT意思是Personal Transportation,可以翻译成“个性化交通工具”。这车是挺个性,看图片圆圆滚滚的,特别古典,让人想起伦敦的大黑出租车和电影里三十年代芝加哥黑帮的座驾。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在我们的预算之内。作为一辆纯进口车,很多人看了它的图片都说它看上去比定价更贵上5-10万。

但到4S店看过样车后这车还是被PASS掉了,主要原因是它比图片上看着小。作为一个工薪族的第一辆车,这么一辆小众的车,跟它要承担的通勤车的身份实在有点远。作为一个通勤者,我得买一辆更大、更“实用的”。

E.B.怀特说,有三个纽约。一个属于土生土长的男男女女,他们眼中,纽约从来如此,它的规模,它的喧嚣都是天生的,避也避不开。一个属于通勤者,他们像成群涌入的蝗虫,白天吞噬它,晚上又吐出来。一个属于生在他乡,到此来寻求什么的人。照此说来,也可以说有三个北京。一个属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们不用理会户口和春运;一个属于通勤者,城铁和京通快速路是他们的主干道;还有一个属于移居者,他们白天在798和床上,晚上在糖果和金鼎轩。

通勤这个概念,我从小就有体会。我家在四川的一个三线工厂,用我爸的话说就是当年一领导坐在直升机上挑中了这个美国人发现不了的山沟沟,于是整个工厂就不计成本地搬了进来,附带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属区、子弟校、职工医院……一个国营工厂基本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封闭小社会,像孤岛一样被周围的农村包围着:我们是农村人么?当然不是。我们是城里人么?好像也不是。这是一个连公交线路都没有的地方,每天只有自己厂里的几趟班车往来于16公里外的城里。有一些职工跟城里人的结了婚,或者本来就是从城里招来和调来的,他们就成了我小时候看到的“通勤者”——住在城里,到郊区上班。每天早上6点钟,我在厂门口跑步时,两辆一般没坐几个人的通勤车开出去;7点半拉上班哨前,车装的满满当当地回来,车上下来的人缓步汇入进厂门的人群中。下午拉下班哨后,厂门口涌出来的人流,大部分去了家属区,只有这些“通勤者”,急急忙忙地赶向等着他们的通勤车。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下班去。厂门口的这条标语似乎是专门写给他们的。

工厂的子弟,生活道路基本上以初中毕业为分界点。在此之前,大家一起上婴儿室、幼儿园、子弟小学、子弟中学。虽然父母官职不同,但小孩们都一点身份观念没有的平等长大;在此之后,有人进了技校准备以后进工厂(比如我最好的朋友),有人去读外面的中专和职高(比如我们班最聪明的女孩),也有人凭分数或父母关系进了城里的高中准备将来考大学(比如我)。在解决住校问题之前,我也曾经当过一阵“通勤者”。早上乘最早的班车进城,下午赶班车回家,根本没有时间去和新认识的那些城里同学逛街、踢球。跟他们相比,我们这些从城外各个工厂来的学生多少有些格格不入:拘谨、羞涩,不大合群,有些他们的“切口”不懂。一句话,有点乡气——虽然我骄傲地说,我们厂里自己的闭路电视能收看卫视中文台,我看《东京爱情故事》比你们早。所以我至今对一个据说后来“混社会”了的女生有好感,不光是因为她好看,还因为有一次放学我站在街边等车时,她和一个其他班不认识我的女孩经过,主动给我打了招呼,走过后还跟那问“这人是谁的”女孩低声说“……长得多乖的”。她肯定是低声说的,但我也肯定自己是听到了的。

从距离和交通方式来说,现在的我不属于通勤者。因为现在我的房子虽然小,但还在二环内,离单位步行不过7、8分钟。但从身份看我又的的确确是通勤者,两点一线,在办公室枯坐。“通勤者生前,跑了不知多少里程,但他从来不曾漫游过。”还是E.B.怀特的话。

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早上5点半就起来修理小家电,工科出身的他喜欢自己捣弄这些电器玩意;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公司中层经理在家里晚饭后就回到书房,用带回家的文件组织了一道防御圈,把自己和妻子隔离开来。这是阿瑟·黑利的《汽车城》里的两个让我久久难忘的细节。这两位汽车公司的“白领骨干精英”也是典型的通勤者。大学里看这本书时,这样的“企业战士”形象令我心醉神迷。现在我依然觉得把这本书里的一些描述设置为工作和生活目标不错,只不过偶尔我也想甩掉“通勤者”的身份漫游去。

春天


孩子们将春天严实地留在棕色的小拳头里,而成年人对春天将信将疑,他们把他留在心里。
——E.B.怀特


没有什么比一个孩子宣布他不想吃东西更令大人伤感了。同理,一条平时吃起狗粮来嘎嘣嘎嘣的小狗突然对食物无动于衷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当今天早晨狗妈开着车离开时,KIMI在车库里嗷嗷叫着,神情激动。跟我上楼回屋后,他不再像平时那样神气活现,整个上午都无精打采地趴在沙发,既不喝水,也不吃东西。偶尔门外传来电梯门开合的声音,他就蹦下来守到门口。可是门并没有打开。他耷拉着耳朵回来,重新跳上沙发。

中午时候,我在客厅吃饭,他还是卧在书房沙发上。后来居然吐了。这是他今年第一次吐。不就半天不见,难受成这样?

2007年3月7日星期三

银河里的漂一代


波音747徐徐着陆。
房屋渐渐地变得又高又大。世贸中心,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
弗兰克·西纳特拉的《纽约,纽约》曾经是我喜欢听的一支歌曲。
“如果我能在这儿做到,我同样也能在别处做到。”
我还想得到什么呢?在这儿,或是在别处。
我赢得过种种荣誉,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我还不到32岁就获得了许多荣誉,但我获得过最高荣誉吗?
来美国踢球,这难道是一次新的挑战吗?抑或是我向足坛做漫长告别的最后一站?
我满腹狐疑。我得在美国的足球场上闯荡四年。
我真甘愿这么俯首帖耳吗?
我跨过那道白线,向那位移民局官员出示护照和证件。他问我:“你为何来美国旅游?贝克……贝肯先生……”他只是重复了一遍,之后没有再向我发问。
我勉强地回答:“我是来美国踢足球(football)的。”
他从上到下把我打量了一番,似乎不相信我的身材能搞竞技运动,“你肯定吗?”
我知道自己犯错了,“抱歉,我是来踢足球(soccer)的。”

在自传《半世球魂》中,足球世界的上一位B字头巨星,被称为“皇帝”的贝肯鲍尔回忆了自己1977年5月从“德甲好莱坞”之称的拜仁慕尼黑加盟北美足球职业联盟的纽约宇宙队的那段经历。虽然美国张开双臂来拥抱了他和同时加盟的贝利、克鲁伊夫等足球巨星,但美国之外的媒体、尤其是足球中心欧洲的媒体,却都为这群“淘金者”唱着哀歌。看得出,皇帝至今对此仍然耿耿于怀。
将近30年后,足球世界的又一位B字头巨星——大卫·罗伯特·约瑟夫·贝克汉姆也准备脱欧入美了。他要离开的是有“银河舰队”之称的皇家马德里,他要去的是洛杉矶银河队,紧邻好莱坞。

黎明

我已经浪费了五年光阴/在曼哈顿/生命凋零/才气耗尽;我二十几岁的青春/在市场待价而沽/在办公室里昏厥/在打字机上痛哭;沉郁地劳作五年/从二十二到二十七岁/银行里没有一毛钱/值得一看 ——艾伦·金斯堡 《我的黎明骊歌》

有关他前途的决定一开始并不是由他自己做出的,做决定的是皇马最有实权的三个人,他们在1月8日那个礼拜一在俱乐部训练中心举行了一场事后将被形容为“内阁危机会议”的紧急磋商。这个三人组的成员:罗曼·卡尔德隆,俱乐部主席;佩特拉格·米亚托维奇,竞技总监;法比奥·卡佩罗,主帅。
在赛季开始的时候,卡佩罗发誓将为三年粒米无收的俱乐部带来成功,但是现在这一任务看来希望渺茫。在之前的周末,皇马已经不吉利地输给了拉科鲁尼亚,尽管后者在西甲中已经连续9场不胜,并且自去年11月以来就没有进球。而在更之前的一场联赛,也就是去年圣诞节前最后一场比赛中,皇马在主场0比3输给了维尔瓦,这支升班马球队里的好些球员甚至一般的西班牙球迷都不认识。
所有人都在摇头。在足球传统中,这种情形下一般是教练走人。但是卡尔德隆的主席职位是同卡佩罗捆绑在一起的,因为他已经把一切都押在卡佩罗身上了。如果卡佩罗走人,他也恐怕得走人。
所以认为祸首在球员的共识很容易就达成了。两场惨败之后,卡佩罗做出了一般大牌教练少见的举动: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不是维护而是尽情羞辱自己的球员,说他们像垃圾一样一钱不值。在“危机”会议上,说话的主要是卡佩罗,他点出了应当(作为替罪羊)被清洗的球员。排在名单上第一位的是三次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多。紧随其后的就是贝克汉姆。
卡佩罗提议立即卖掉罗纳尔多,而贝克汉姆则不再续约。这多少令卡尔德隆一惊,毕竟他一直公开表示希望英国人留下,而且已经准备好了一个翔实的续约合同文本,其细节计划于周五(12日)在马德里同贝克汉姆的代表讨论。
不过,也就是这时,另一个针对贝克汉姆的行动也已经到了要见分晓的边沿。这一方的主角是蒂姆·莱维克,洛杉矶银河队拥有者AEG集团的主席。国际足联禁止球员在现合同结束半年前与其他球队展开谈判——于贝克汉姆而言,这个期限是2006年12月31日。在此之前莱维克和他之间不能有任何实质性接触。不过早就认识并有过合作的双方有一个共识:一旦届时贝克汉姆和皇马还没能续约,双方立刻进行谈判。
在新年到来那一天,莱维克立即启动了和贝克汉姆经纪人西蒙·福勒的联系,这之后的11天被他称为一场“疯狂的冲刺”。到周末(6-7日)时,莱维克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有戏了,但接下来还有大量的细节需要明确。在贝克汉姆最终落笔签字前,双方律师已经连续熬了两个通宵。周三夜里,去纽约公干回来的莱维克从飞机上一下来,就在洛杉矶机场大厅里失物招领台旁边的一个酒店免费电话柜台上,代表银河队在合同最终文本上签下了字,此时是美国太平洋时间晚上9点半,马德里时间早上6点半。
“我必须抓紧一切时间,”莱维克说,“贝克汉姆的代表周四又要和皇马谈判,我们必须在这之前让他们知道我们这边已经OK。否则我担心他们突然告诉我,‘我们刚刚和皇马续约两年了。’”
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莱维克在太平洋时间第二天早上4点就醒来,希望得到来自马德里的好消息。可惜没有。贝克汉姆的律师之一在从伦敦飞往马德里时被飞机延误了两个小时,因此他们的回复必须延后。
可是,为了让签约贝克汉姆这件事造成轰动效应,莱维克之前已经在几家重要报纸上预定了整版广告。周五出版的纽约时报广告截稿时间是太平洋时间周四早上6点。如果贝克汉姆在之前没有签约,AEG只能撤下广告,他们将为此付出10万美元的违约金。早上6点很快就要到了,AEG市场部的人冲着莱维克大叫:“究竟该怎么办?广告到底上不上?”
“撤,”莱维克回答。
但这时纽约时报因为有突发新闻而通知可以晚点截稿——不过也就给了20分钟。10分钟后,早上6点10分,莱维克接到了来自马德里的电话:“登广告吧。”
“合同接受了?”
“合同接受了。大卫决定好了。我们已经通知皇马他将转会。”


美国

你是想让时代杂志控制你的感情生活吧/我被时代杂志控制着/我每周都在读它每次我悄悄走过街角的糖果铺/时代杂志的封面总在瞪着我我在伯克菜公共图书馆的地下室读它/它总向我说责任。买卖人是严肃的电影商是严肃的,人人,除了我,是严肃的。
——艾伦·金斯堡《美国》

《时代》杂志说:贝克汉姆的到来可能意味着美国足球市场将得到一次大的飞跃,但也加深了大家的一贯印象:美国依然是足球主流世界之外的一块肥沃的待开发地。
为了插播他的转会消息,国务卿赖斯在参议院作证的直播被电视台硬生生掐掉。他的发布会直播从马德里连线到洛杉矶,全世界所有的英语新闻节目对此都作了报道。
美国人的反应热烈而疯狂。调子定的最高的是《体育画报》的专栏作家格兰特·瓦尔,他要人“记住2007年1月11日,这一天美国足球终于走上了世界舞台”。在称赞了贝克汉姆的脚依然有效率、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罚定位球高手之后,他笔锋一转,更多地关注于贝克汉姆作为市场工具的能量而不是这个31岁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老实说,这里的商业机会是巨大的,”瓦尔说,“可以想象印有贝克汉姆名字的银河队球衣将会布满全世界每个角落。”
所有的话题都类似这样:与足球相比,其中的商业价值似乎更值得关注。贝克汉姆真得值2.5亿吗?他能带来多少球票收入?网站收入呢?
ESPN没有讨论他应该打中场还是坚守右路,但断言:“贝克汉姆一家将会在洛杉矶过得很舒服。他去年就在银河队的体育中心开了一家足球学院,而他夫人已经被拍到在这里看房子。……贝克汉姆和他的妻子是杂志封面和花边小报的常客。潮流的衣着、多变的发型,他就是现代名人型运动员的典范。”
纽约的市场专家理查·勒梅尔说:“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辛普森一家》中去客串一个角色。”
唱衰的也有。好莱坞人最爱看的《Variety》认为,在洛杉矶这个已经明星过剩的城市里,这对英国白金夫妻的到来“还得看美国的名流产业买不买帐”。
八卦类的《美国周刊》说:“在他们和美国的观众之间还是有隔阂感的,虽然他的确是不可思议地帅,但要在美国证明自己的超级星相还有待努力。”
体育记者们则把贝克汉姆同之前曾经赴美的足球巨星如贝利、贝肯鲍尔和克鲁伊夫等作了比较。上世纪70年代晚期他们的加盟曾令美国足球市场一度很火爆。但是没有人预测贝克汉姆能带来多大改变——虽然美国玩足球的人已经数以百万,但是却始终观者寥寥。
曾做过球员的记者乔·当纳利在《好莱坞日报》上分析:“贝克汉姆不大可能做到贝利们没有做到的事——让足球上电视。为什么?首先,贝利是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即使在他30多岁时也是,而贝克汉姆呢,虽然也能引起注意力,但更多是因为他的发型和时髦,更不用提他总是扛不住压力了。”
“当然贝克汉姆是很帅,但体育节目的观众主流从来不是小姑娘,除非你敢裸奔。至于美国男性观众,贝克汉姆又不够爷们,跟这里对体育英雄的印象不同。虽然他号称都会美型男,但在美国,想做雌雄通吃的偶像几乎不可能。”
“足球也不会因此在这里的电视上流行开来。它对观众的要求太多了:对比赛技战术的理解以及对长时间没有进球的忍耐——而且往往你刚去上厕所,有人就进球了,等你再回来时,比赛已经等同于结束了。”

世界

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
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阵呜咽。
——T.S.艾略特《空心人》

其实,无论贝克汉姆将来在美国大联盟取得怎样的成就——空前巨大,或不值一提——赴美这件事都标志着他在足球上流社会的生涯已经结束。将近60年前,侦探小说大师雷蒙德·钱德勒曾对自己为什么受好莱坞青睐做过如是解释:“如果我写得再差一点,我不会被邀请;如果我写得再好一点,我不会接受邀请。”贝克汉姆赴美可以看成是这句话的足球版。
从某种角度而言,贝克汉姆的水准还足以留在欧洲顶级俱乐部,米兰城的两个豪门就都对他有兴趣。但是,就像钱德勒一样,他也去了天使城,就像钱德勒的小说名字一样——《永别了,吾爱》。
将来贝克汉姆准备推出他的自传升级版时,这个故事也许会被完整写下来,其中一些细节你会发现跟他职业生涯中的分水岭事件——离开曼联加盟皇马——惊人相似。2003年那次转会时,曼联跟现在的皇马一样,虽然在台面上摆出了一份新合同,但其实根本不关心他的未来。两次转会中,俱乐部一方都通过没同他协商过的公开声明来制造麻烦(2003年曼联甚至没通知他就宣布已经接受巴塞罗那的收购邀请,逼得贝克汉姆声明自己只愿意去皇马),所以他只能和家人以及顾问们一起决定最好的方向。
上一次转会时,甚至巴塞罗那这样的豪门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我只有一家俱乐部想加盟”。而这一次,衡量的基准是“更长久”。美国的足球会轻松的多,这可以保证如果需要他可以踢得长久的多,钱当然重要,已经有一家贝克汉姆足球学院在洛杉矶这一事实令商业前景更加看好。
至于负面的影响,其实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常识:一个32岁中年男人的竞技水准已经很难回复过去的高度了。
那么,历史将会如何评价贝克汉姆的职业成就呢?——B+,非常好,但还不够伟大。20岁那年,他作为一个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进入了曼联主力阵容,1996-97赛季第一天,在对温布尔登队的比赛中他就踢出了一粒横跨半个球场的超级进球。三个月之后,在随英格兰国家队出征时,他在异国旅馆里的电视上看到了辣妹,他一开始就确信自己想要的是其中那位穿黑衣服的。他在足球之外对名利场的追求令弗格森和其他人不舒服,就像他在1998年世界杯上使小性子结果被红牌罚下一样令人不舒服。
那也是他的五次失望的国家队重大赛事征程(三次世界杯、两次欧洲杯)的第一次,也是最无关紧要的一次,因为之后他更红了。高潮在1999到2001年时到来,这期间是他主罚的两次角球帮助曼联反败为胜夺得了冠军杯,也是他在老特拉福德对希腊队的那记任意球破门帮助英格兰队进军欧洲杯。1999年和2001年,他两度被选为世界足球先生亚军,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实力。
但自从他加盟皇马,成为“银河舰队”一员之后,他的职业纪录就跟他的弧线球在滑过最高点之后一样:下坠、加速、旋转、自由落体……

银河

但这也不是一条绝对的下行曲线,有时也会反弹:

第一幕:转会消息宣布后的第二天(1月13日),卡佩罗发誓在本赛季剩下的时光中将绝不再用他。2月12日,正好一个月后,卡佩罗食言了;
第二幕:在这场他复出的第一场比赛中,他用定位球攻进了皇马的致胜球,距离卡佩罗说他在皇马的四年里“只有两三个定位球有价值”刚好两星期;
第三幕:他重新回到皇马的主力阵容,10天之后(2月21日),在皇马主场3比2胜拜仁慕尼黑的冠军杯比赛中,其中两粒进球都是他助攻的。这让人想起1999年曼联对拜仁慕尼黑的冠军杯决赛,正是他的两次助攻帮助曼联成就了“三冠王”。
第四幕:那天晚上,伯纳乌球场8万名球迷齐声高喊他的名字。到第二天下午3点,球场专卖店里的23号球衣只剩下三件了……

这个剧本还没写完。就像好莱坞的商业片一样,也许是很类型化,也许结局很庸俗,但是那些职业的编剧却总能在过程中却为你制造一些意外。贝克汉姆也是如此,他的职业精神在西班牙得到了广泛的赞扬。换个思路想想,他不就是那种努力工作、玩命享受的职业雅皮吗?国家队队长、3次世界杯以及在曼联和皇马的15年,他已经没有什么要证明,也并不欠足球什么了。何况当“银河舰队”分崩离析的时候,“贝克汉姆”这个品牌却还能在大西洋彼岸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谁不喜欢一个欢喜的结局呢,特别是当自己主演的时候?
有些人喜欢他,有些人喜欢“踩”他。所以围绕着他转会之后的所有议论,其实就像下面这条“英国人在美国”的真实新闻一样,可以用两种方式来叙述:
(一)
地球被毁灭了,因为挡了一条超空间快速通道的道。唯一留下来的地球人和他的外星人朋友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包含了无限智慧的《银河系漫游指南》。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用大而友善的字体写着:“不要恐慌”。
以上就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里所讲的故事。为了将自己的作品搬上银幕,亚当斯1999年举家从伦敦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并积极参与电影剧本的改编。然而,2001年,他在健身时心脏病猝发而死,根据其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迟至2005年才拍摄完毕得以上映。
(二)
为了将自己的作品《银河系漫游指南》搬上银幕,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道格拉斯·亚当斯1999年举家从伦敦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并积极参与电影剧本的改编。然而,2001年,他在健身时心脏病猝发而死,根据其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2005年正式公映,首映当周成为北美票房冠军。《银河系漫游指南》说的是地球被毁灭了,唯一留下来的地球人和他的外星人朋友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包含了无限智慧的《银河系漫游指南》。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用大而友善的字体写着:“不要恐慌”。

2007年3月4日星期日

风好大

第75分钟时开始看利物浦对曼联,0比0,一点没耽误——看到了斯科尔斯被罚下,然后以10打11的曼联在两个评论员的唱衰中破门。贝尼特斯和他的教练组坐得死死的,一脸难看。

北京国安在客场赢了上海申花,打破了13年没能客场取胜的纪录。等他们回来,我是不是也该时不时去丰台体育中心捧捧场?

丰体也是棒球联赛北京队的主场,去年也想过去看现场。棒球现在被赶出奥运会了,不知道纽约扬基和中国棒协的合作会不会带来些人气。

可是丰体太远了,自己没车就真不想去。我不怕坐在现场吹风,但不喜欢走在路上被风刮得倒着走的感觉。

2007年2月13日星期二

[The Sartorialist]Esquire的时尚总监


Nick Sullivan, 老牌男性杂志Esquire的时尚总监,看起来倒满朴素的样子。哥们曾经把科菲·安南、南非总统姆贝基和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评为“最会穿衣服的男人”。



[Style Guy]光脚的和穿袜子的


Q: 穿驾车用轻便皮鞋(driving moccasins)时是否可以穿袜子?在我看起来这不大对劲。如果不穿,在秋冬天是不是就不要穿轻便皮鞋了?


A: 即使不开上高速公路,只要光脚穿着摩卡辛皮鞋开车我也会觉得脚冷,所以我喜欢套上袜子。光脚穿是时髦,但不是规定。对名流而言穿着袜子穿摩卡辛也许不大对劲,但对一般人,特别是非加利福尼亚人而言,这很正常,特别是当袜子是轻便款时——那种花色素净、不带LOGO的款式。顺便说一下,当你走路时是否也穿驾车用摩卡辛呢?我把这种鞋归在帆船鞋大类里。按传统论调,帆船鞋只适合穿在你停靠游艇的区域内——但也仅仅是传统论调而已。

2007年2月12日星期一

[Style Guy]tank top可以外穿么?


Q:我老公最近开始喜欢上tank top(素色贴身汗衫)了。这倒不是问题,问题是他除了穿这个外面就不穿东西了。我跟他解释过,只有三种男人才会这样内衣外穿:健身疯子、搞摇滚的和同性恋。一个过了40的男人穿牛仔裤配tank top没啥吸引力,你说是不?

A: 我又没见过你老公,怎么好妄下评论?如果他身材没走样,肚子没变大,体毛也不过分,那么他可以在海滩上或者玩飞盘之类时单穿tank top。如果他的身材已经不再为人所称道,那么即使是在上述场合中也别这么穿。而且无论他健美与否,单穿tank top出席晚餐或者别的社交场合都比较失礼。Tank top终究是内衣。也许这种外号“打老婆衫”的衣服能让他自我感觉像马龙·白兰度和保罗·纽曼,但我不得不说,也许只有他本人会产生这种感觉。

2007年2月8日星期四

(on the street)白衬衣



重庆,二文青年纪子小姐。

我们的第一位女性供稿人。Many Thanks!

[视频周报]Beth Gibbons

Beth Gibbons & Rustin Man - Mysteries

Beth Gibbons,不只是纽约Roseland演唱会中场休息后叼着烟卷登台令人记忆犹新,启用将近百人管弦乐团和指挥对Trip-Hop音乐的现场调度也是无后来者。观看演唱会的视频亦是让人感觉意识超前,不光全景摄影功底十足,就连景深也表现得如此迷人。Beth单飞的唯一专辑Out of Season中更是超越Portishead时期的表现,突出体现歌者和作曲的能力。且不论声线和曲调,MV的影像也是梦幻和超现实意味十足,无疑可以招致如此好评。 所幸的是无论Beth抑或Portishead至今尚未宣布任何分道扬镳的消息,虽则尚未有新作品发布。

整张专辑里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曲目,诸如Sand River。

This video has been erased by Youtube duo to cause of copyright , so only choice that i can make is tudou.com.

2007年2月7日星期三

(on the street)红围巾


扎眼归扎眼,但好看。

别激动,我知道你HIGH了





人的表情其实很有限,比如K歌和上床时有些表情就是一样的。从上到下,ABCD,四张图,记下你的第一感觉(在唱歌?在嘿咻?),再看答案(在一月的帖子里)。

想歪的人面壁一分钟。

T恤大赛

http://withoutpockets.com/
无口袋T恤比赛。1500美元的奖金等着你挣,或者,掏出信用卡买几件也不错。

2007年2月6日星期二

GQ两编辑




纽约,Valentino时装发布会场外抓拍。

左为GQ的发行人Peter Hunsinger。(多少有些献媚的说法是)他看起来就是这个“行业的队长”,但我觉得说像西西里教父更准确。

右为副主编Michael Hainey,挺知识分子范儿的。保罗·福塞尔的《品味制服》里说,美国大学里的教授都喜欢这种休闲西服加牛仔或工装裤的造型,西服还多选那种肘部有皮补丁的,以示安贫乐道安于精神生活。


题外话:Golf Digest跟GQ同属康泰纳士集团,不过他们属于被收购进来的,所以只有经营部门在曼哈顿的康泰纳士大厦里,编辑部则在康涅狄格州(这样安排挺好,我也希望我们编辑部搬到北京城外某个高尔夫球场的别墅里去)。据说编辑部的男士们都喜欢进城公干,因为每次都能在集团大楼里看到无数美女。我有幸去过一次这大楼,美女没瞧着,倒是对进楼时严密的保安措施(不但要刷卡进门,而且要开包检查)深为吃惊。另外楼上每个杂志和大部门门口都还有前台,没人出来领你绝不放行。

黛米这回穿着衣服




2007年2月的《名利场》封面又是黛米·摩尔,对她稍微有点了解的人应该都记得,当年她怀着孕裸身登上这本杂志封面的惊人之举,这也是杂志界著名女人蒂娜·布朗主编《名利场》期间最有名的封面之一。


《名利场》的现任主编格雷登·卡特说,老读者们一定会注意到这回的封面主角居然穿着衣服,虽然其线条和吸引力一点没打折。据说摄影师Mario Testino和时尚指导Michael Roberts曾希望她多露一点,但是她抗议说,以她现在的年纪,她的身体已经很难经得起15年前全裸登场时那种“审视的”目光了。(这话听着跟莎朗·斯通解释为什么在《本能三》用裸替的话真像,也是,跟她们年纪接近的梅格·瑞安前两年在Nude Cut里露点,结果被人说“两粒风干的葡萄干也好亮出来”,真是不堪。)


问题一:你还能记得你是哪一年看《人鬼情未了》的?——反问:除了这片子,我们还能记得几部她演过的:“脱衣舞女”、“好人寥寥”、“大兵珍妮”?


问题二:她、莎朗·斯通、梅格·瑞安,哪位你没喜欢过?哪位现在依然会令你想入非非?












2007年2月5日星期一

长眠不醒

“你的态度我也不欣赏,”我说,“不是我要求来见你的。是你把我找来的。你向我摆阔气、喝苏格兰威士忌当午餐,这我都没意见。向我展览你的大腿也没什么。你的腿很漂亮,我有缘结识真是三生有幸。你喜不喜欢我的态度与我毫不相干。我的态度确实很不好。在冬天的漫漫长夜里,我自己也常常为这个难过。这一切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你别再浪费时间套问我了。”

——雷蒙德·钱德勒《Big Sleep》

同一碗饭

为了配合"雅皮归来"的封面主题, 美国《Details》杂志的总编辑在卷首语里记录了他的中产生活。哥们现年35,自称20出头时也是工装裤套头衫,如果那时的自己看到现在的自己,一定会大为不屑,狠狠地Kick my ass。
*为我的感受。人和人真是不能比,我就快满30了,希望十年后能达到这哥们的同等生活水准。(当然,是中国特色的)


早上6点:和妻子在洛杉矶的独栋中醒来(不过大多数时间我们住在曼哈顿的公寓里)。
(* 我们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北京二环边的板楼里睡到9点钟起来,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在三亚、天津滨海新区或者南戴河醒来,上海就不用想了。不过最大的可能还是在通州的复式里醒来。-0.5)

早上6点半:下身李维斯,上身是刚买的汤姆·福特设计的伊夫圣罗兰海军蓝西服便装,开着黑色宝马SUV去赶今天的第一个会。我一般比别人去的早些。
(* 我下身也是李维斯,上身可能还是李维斯,伊夫圣罗兰只能想想,内地做编辑的如果没有副业似乎还没谁开宝马去上班的,更别说宝马SUV的。-1)

上午11点:和老婆会合吃顿便餐,然后去购物,准备晚上搞home party。(*我们也是下小馆子,想吃好点就去铁板烧或者寿司,因为我们有会员卡。我们也能搞“轰趴”。+0.5)

中午12点:老婆进Coach逛,我站在门外构思“编者的话”,周围是这些专卖店:Tommy Bahama;J.Crew;Pottery Barn Kids。商场里放的音乐是雷·查尔斯版本的“美国丽人”。
(*中国有Coach专卖店吗?不过至少专柜已经很多了。其他几个牌子闻所未闻,不过CK、G-STAR、Nike Kids咱也有嘛。商场音乐是麦克学摇滚的英文版“吻别”。+0.5)

中午12点50:进了一高级食品店,买了80美元奶酪,晚上盛在大浅盘里款待宾客。
(*我们到面包新语买80块钱泡芙也不是难事。不过中国人不喜欢甜食,来“轰趴”的人宁愿上鸭脖子和麻小。+1)

中午1点半:往车上囤了两个6瓶装的科罗纳和几支红酒,刷的是我的运通白金卡。
(*我们一般也是逛完商场再去负一层的超市买点大件货,也刷卡。+0.5)

下午三点:回到家,换上James Perse系带裤,Tod's皮拖鞋以及拉尔夫劳伦的v领羊毛衫,在书房开始用笔记本写这篇“编者的话”。
(丫究竟是在上班还是在度假?我们这边一回家都换拖鞋,虽说很少有皮的,更很少买牌子货。好多男同志回家都换系带裤或者松紧带裤。拉尔夫劳伦不就Polo吗?这个牌子的T恤一般还是有一件的。-0.5)

下午四点:老婆走进来俯在我肩头看我前面写的,“如果我不认识你,看了这些我会认为你真失败”,说完款款走出房间。
(*我老婆也经常说:“出去别说我认识你。”+0.5)

下午四点半:重读一遍我写的。同意老婆的话。准备删掉重来。最后决定算了,就这样了。
(*承认错误,死不悔改。男人都这样。=0)

2007年2月3日星期六

您是哪张皮




老美给出的三种现代雅皮变种,姑且对应着掂量一下自己吧。


由上到下:

1,Alt-Yuppie 另类皮。

他嘴上说钱不重要,要保持质朴,胳膊下夹的却是贵死人的限量版MacBook。穿得是匡威All-Star,背的是邮差包,但跟一般人脚上身上的不同,全都是所谓的设计师特制版。iPod是能放video的。 他身边的女人脚蹬牛仔靴,其实是郊区中产出来的。


2,Buppie 扮嫩皮。

不多说了,一看就明白。他的健康食谱和“寻根”远足能让其他同事大冒冷汗。不听嘻哈,不喝轩尼诗,但喝伏特加。


3,Guppie 显摆皮。

雅皮中最前卫最爱炫的一类,以策划人和公关居多,一般没小孩。热门地方的制造者,但跟风的人一多了就另外换地方。

2007年2月2日星期五

花格呢子太平绅士


这位是巴黎街头的,估摸是日本人,反正不可能是跟我一样来自内地的。上次在北京见到欧美同学会的王姓会长,也是这种老派花格呢子西服,白衬衣上扎一蝴蝶结,活脱脱一太平绅士形象。可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位老先生比王会长看着更舒服呢?可能问题出在王会长那二八分的背头上。

2007年2月1日星期四

和安娜·罗森18洞(beta版)






1,安娜·罗森13岁开始打高尔夫,运动和学业一直是她生活中的两大主题。16岁那年,她在一本少女杂志的封面女郎竞赛中胜出,从此开始了模特生涯,在T台、平面和电视上频频亮相。

2,1999年,她入选了澳大利亚高尔夫国家队。这一年她先后成为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青少年冠军,同年7月赢得杰克·牛顿国际青少年精英赛冠军并入选南澳大利亚州代表队。需要注明的是,她的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在没有教练的情况下取得的。

3,虽然运动耗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她的学业一直拔尖。2000年初,她得到了美国南加州大学(USC)的高尔夫奖学金,主修大众传播学。同年,她率领校队取得了本校历史上第一个高尔夫全国冠军。

4,2004年10月她受邀访问白宫,出来后说发现布什的球技“相当一般”。

5,2006年,她加入欧洲女子巡回赛,英国的《Golf Punk》称她为“现存最性感的职业球员”。6,“在我的高中每个人都必须主修一个运动项目,让年轻人参与运动很有意义,能学到很多人生课程。我的网球曾经相当不错,垒球、体操都练过,还进过州篮球预备队。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高尔夫。”“小时候我的首选是体操,每周练24小时,10岁时教练已经让我为奥运会而准备了。但我爸说; ‘没门。’体操选手都得是小个子,而我那时已经每个月往上长1英寸了。大家都担心我长得太快了。”

7,“我7岁时开始玩网球,水平不赖,但从来没达到休伊特和他妹那种水准。我们上同一个小学,他妹妹小我一年,他妈妈是我的体育老师。”

8,直到转职业后,罗森才第一次有了专职教练。在老虎·伍兹的前教练、全美职业教练中排行第一的布茨·哈蒙以及专职挥杆教练布拉迪·里格斯的指导下,她自称球技很快上了一个台阶。“我考虑了很久要不要转职业。到美国时我没想好今后的路,大学生活很享受,我忙着拿学位,直到最后一年才下定决心——所以说,我实际上并没有做好准备。”“如果你在7岁时就已经想好将来要成为职业球员,而且那时起就找到好教练,那就能一上来就取得优势,可以年复一年地精研球技。而我不一样,一直是凭天赋和爱好在打。直到2004年转职业时我才想到:我要教练!可这时我已经22岁了,虽然我不缺比赛经验,但说到球技的精妙之处我严重缺乏打磨。”“我不缺天赋,但要成世界一流就必须把每一个细节都练到完美。这很费劲。”

9,“对女子高尔夫的漠视一直存在。但其实女子高尔夫水准并不低,也很好看。我希望能推动它,它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10,“现代体育本质上就是娱乐,球员就是提供娱乐者。球迷们掏钱就是为了看你,所以你的形象和你如何表现自己非常重要,因为人家都看着你呢。”

11,“我爱时尚。小女孩时我每天要换五次衣服。我喜欢好看的衣服,这是我生活中的重要构成。每天我都要为穿什么出门想老半天,形象问题总挂在我脑中。我经常上网看时尚以免落伍,不过因为太忙,现在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已经比过去少多了。上大学时我每周至少逛一次街,看看商店里都流行什么了。现在我一般是在飞机上看时尚杂志作参考,平时就上上网,逛街就少多了。”

12,“去年我为一家高尔夫雨衣公司拍了一组宣传照。这是我经历过的最有趣的一次工作。骗子是在芝加哥拍的,这地方我特喜欢,那些雨衣的设计和色彩都特别棒,摄影师也是厉害人物。他让我在芝加哥城里一个湖上的渡船顶上挥杆开球!”

“过去我在澳洲时就为Chanel和Escada走过秀。后台小房间里堆满了价值百万的高级时装,那感觉真酷。我拍过的宣传照大部分主题是如何成为更性感的高尔夫球手,但我其实更喜欢传统些的高尔夫造型。”

13,“我对拍照这种事很挑剔。不中意的东西我一向拒穿上身。在选择照片时我经常跟编辑们意见相左。不过我喜欢的照片未必是男性读者们喜欢的,而杂志要卖出去必须首先考虑读者。总之,我还是尽量不上自己不喜欢的。”

14,“我希望排名能进世界前十,这会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希望提到‘安娜’和‘高尔夫’这两个词人家就能想到我,就像说到‘米切尔’和‘高尔夫’人家就能想起魏圣美一样。这能让你相当自豪。”

15,“我转职业已经两年了,可安妮卡(索伦斯坦,女子高球老大)可能已经转职业20年了。所以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仅仅是开始,我还得努力。”

“高尔夫让我学会了耐心,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这是一个能玩一辈子的运动,我还有大把时间,奇迹不会隔夜就出现,慢慢来,不着急,好多女球手过了40都还能取得冠军。希望我也能再打30年。”

16,“我什么样的电影都看,完全以情绪而定。比赛期间我喜欢看点轻松的,那样不费脑,毕竟高尔夫本身就得动脑筋。我喜欢现实题材。”

“我喜欢的男演员是阿尔·帕西诺,他在‘疤面煞星’里演得太棒了。两位澳洲老乡——妮可·基德曼和纳奥米·怀兹也都很厉害,纳奥米在‘21克’里演得真好,她的每部电影我都爱看。朱丽叶·罗伯茨和凯瑟琳·泽塔·琼斯当然也不错,真期待‘Ocean 13’的上映。安迪·加西亚我也喜欢,不过最爱还是阿尔·帕西诺。”

17,“我正经学过一点表演。有人说这有助于我的高尔夫,因为二者都是行为艺术,需要运用大量想象来塑造一个可信的角色。你可以像世界最强的选手那样行事,这能增强自信。这听着挺滑稽,但确实有用。我喜欢一切跟表演有关的东西——在别人面前说话、做事,诸如此类。也许有一天我会走上演员道路的,谁知道呢?”

18,“我最希望与之交谈的人?我母亲。我5岁时她就去世了,我很想和她好好说说话。我会问她为什么离开我,还有天堂是什么样的。”


(字多了,有趣的不多,to be updated)

2007年1月7日星期日

想歪的人面壁一分钟





A,艾薇儿;B,专业人员;C,卡洛斯·桑塔纳;D,专业人员

2007年1月5日星期五

DC变形记

















David Coulthard

1
大卫·库特哈德依然记得那种声响——刺耳,烦躁,起初以为是飞机后部的空调传来的。那是2000年5月2日的早晨,礼拜二,他刚刚结束了一次到伦敦的商务旅行,此时正和他的女友海蒂·维奇林斯基以及私人教练一道乘坐他当天早上租的利尔喷气式客机返回自己位于摩纳哥的家。
就在10天以前,这个当时29岁的迈凯轮车队车手在英国银石赛道赢得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七个F1大奖赛分站赛冠军,声望正值巅峰期。当时他被称为“酷哈德特”,是HUGO BOSS的广告代言人,走到哪都像一样旋风。刺耳的噪音显然不该属于奢侈的私人飞行,“不能把这噪音关掉吗?”库特哈德忍不住抱怨。距离起飞已经一个小时,飞机突然颠簸起来。越过飞行员的肩头向外一看,库特哈德立刻明白了一切:左后方的引擎已经冒出滚滚浓烟。机长几经努力也不能奏效,只好宣布准备改降距离最近的法国里昂机场。库特哈德说:“我父亲曾拥有轻型飞机,所以我见过这种情况。依靠单引擎降落在训练中是常事,当时我丝毫没有‘上帝,我们要撞了’的惊慌。改降里昂无外乎多耗点时间而已。”
但事实证明他过于乐观了。就在飞机挣扎着向里昂飞去的路上,库特哈德注意到机长在座位上坐立不安。很快飞机开始急速下降。当时是中午12点38分,黑匣子记录下了那惊险的26秒:
12点38分02秒(机场向空管说)“一着陆必须让所有乘客马上离机。”
12点38分08秒(副机长说)“可以,低了一点,低了一点,低……”
12点38分17秒(副机长说)“你开得过低了。”
12点38分20秒(副机长说)“太低了。”
12点38分22秒(机长说)“哦,Shit。”
12点38分22秒(副机长说)“太低了。”
12点38分23秒(副机长说)“保持动力。”
12点38分23秒(机长说)“Shit。”
12点38分24秒(机长说)“我控制不了。”
12点38分28秒 左翼首先触地,接着是机腹,机头迅速破碎,两个驾驶员立刻丧生。幸运的是飞机后部保持完整,三名乘客活了下来。
库特哈德说:“我当时耳朵短暂失聪,四下一片浓烟,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已经坠机。由不得多想,我已经透过破裂的机舱看到了地面上的青草,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还活着’。”
“我从来就不是想做英雄的人,见了麻烦一般就溜。不过既然已经卷进了这次事,我还是很快打起精神面对现实。机舱已经破裂,紧急出口的右边已经冒出火苗,我抓起海蒂和安迪(私人教练)的胳膊说,‘快,我们必须从前面出去’。 ”
“我们迅速钻出机身,顺着草地一路狂奔。海蒂吓得直哭。大家都神情恍惚。我把他们拉到一起说,‘是的,他们俩都死了。今天不属于我们,但我们得保持镇定。’”
那之后的10个小时里,库特哈德一直强作镇定,直到晚上躺到他在摩纳哥的床上时,他才开始发抖。“我忽视太多东西了,”他说:“生活在公众眼中,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运动,报酬也超级优厚。但这次事件给了我一记警钟。我想:‘事情不该是这样的。两个大活人,本来还活生生地就坐在我一米之外,现在却都没命了。我这个周末还有大奖赛。我应该怎样去参赛?还是飞机吗?我还想参赛吗?’答案是yes。”
两天以后,他乘飞机从摩纳哥去了巴塞罗那。三天之后,他坐进了赛车。五天之后,他在西班牙大奖赛上登上了领奖台。
库特哈德若无其事地重返赛道的能力给当时很多人留下了印象。虽然没有留下疤痕,但并不代表没有事情发生。他变了。

2
一个晴朗的周三下午,英国记者保罗·金马奇和库特哈德在他现在所属的红牛车队见面了。当天早上库特哈德一直和他的技师们讨论如何准备英国大奖赛,采访一旦结束,他就将立刻前往银石赛道。
金马奇说:“我会尽量抓紧时间问的。”
“但别给我下绊子,”他笑着说。
“好吧。这个周末是英国大奖赛,但是你已经不再是英国车迷关心的主要对象了,他才是——”
金马奇指着桌上那本赛车杂志的封面,上面是年轻车手简森·巴顿和一个老牌赛车评论员。
“当真!”他大叫起来,假装很吃惊,“我可从没见过带眼镜的车手(戴眼镜的其实是那个赛车评论员)……莫非你说的是别人?”
这是金马奇第一次采访库特哈德,他心里有很多疑问: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什么新闻界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这种看法错了吗?库特哈德是有史以来最被误解的车手吗?他的幽默感和亲和力轻易可以感知,但是在防火服和头盔的下面,似乎还有更多更深层的东西。
金马奇开始提问:“我感觉你今天挺兴奋的。这是你的自然状态还是因为你上周在摩纳哥拿了第三名(红牛车队第一次登上领奖台)?”“不错,我现在是有点高,也不全是因为好成绩,这种事情很难说清,算了,我不打算解释。”
“为什么?”“因为……你可以不记录吗?”“明白。”
“对我而言,登上领奖台并不是特别兴奋的事。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工作的目标就是这个。我完成了我的工作。但这并不是一切。我正在和别人合作一本书,试图说清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很不幸,我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从那些应该兴奋的事中间兴奋起来。”
“摩纳哥站真正让我兴奋的是我在周四的练习中撞车的那一刻。我喜欢我的车,喜欢这个赛道,喜欢自己恢复竞争力,因为这个赛道比其他地方更适合我们的车……”
“对不起,”金马奇打断道:“哪一部分不该记录?”“第一部分。”他大笑着说:“因为这很容易被误解,造成车队其他同事沮丧。很难解释,因为我自己也没有真正弄懂为什么。”
“这很有趣。”
“好吧,这都是因为1994年的葡萄牙大奖赛。当时我24岁,那是我的第8次大奖赛经历,我第一次登上了领奖台,高兴死了。我的父母也在现场,他们也很高兴。赛后我们坐在一起喝茶,我已经在想着赶快参加下一次大赛了。但是我的车队经理走了过来,看上去闷闷不乐,他说:‘大卫,你在领奖台上应该显得更高兴些。’”
“‘但是我已经很高兴了呀。’‘是的,但你应该表现得更强烈些。观众希望看到激情,看到成功的喜悦。’这顿时让我反感,‘我凭什么要表现得比实际更夸张呢?我干吗要表演呢?我是车手,又不是戏子。’之后这么多年,这件事始终影响着我。”
“人与人不同。舒马赫总是在领奖台上跳,我就很难理解,赢了80多次冠军后,他真的还能像第一次那么兴奋吗?也许他的确如此。有些人就是看上去永远快活。我也不觉得自己是那种老是绷着的人,但要我去像别人一样表达快乐的确困难,就像我现在向你解释这些一样困难。”
“不,你做得很好,请继续。”
库特哈德指着杂志封面上的巴顿——“他要是拿了冠军应该会表现得很好,因为他总是很乐观。每次大赛前他接受采访都是‘我们会取得好结果’。我忍不住想,‘老弟,你这回可是第8位发车呐。’”
“逻辑上讲,巴顿赢的概率实在很小。所以我好奇,‘明知道自己没有希望,他为什么还这么乐观?我是不是该学着点?’不过已经太迟了。在F1混了12个年头后,我不可能突然脱胎换骨的。”
短暂的间歇。就在金马奇准备转换话题时,库特哈德突然主动提议:“让我来回答一个你没问的问题。”
“太感谢了。”
“在帕特里克·海德(威廉姆斯车队技术指导)的60岁生日晚宴上,我曾经碰到达蒙·希尔。我忍不住想,希尔是最后一位取得F1世界冠军的英国车手,之前是曼塞尔,他们都曾引起过追捧。不错,我没有赢得过冠军,但也被追捧过,现在则轮到了巴顿。别误会,我没有失落。我很享受自己的生活和获得的这些机会,但是……这就像我上周那件事:我在周四把奖杯带到了工厂,还必须做个演讲。我好不容易才完成任务。听自己絮叨时我忍不住想,‘我肯定让所有人都厌烦’。我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倒不是因为我有不安全感——好吧,我一定是有不安全感,要不我也不这么希望别人肯定了。”
“从本质上讲,我是一个相当内向的人,在公众面前总是不自觉地绷起。比赛时我反而感觉自在。赛道是我生活中感觉最自信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表现:后方工厂里的400多个兄弟,投入巨资的赞助商,为了赛车而奉献了终生的车队高层们。这就是责任。”
“你有可能让老板下一周都高兴,也有可能一发车就撞车毁掉一切幻想。我喜欢这种责任感,但出了赛车,让我呆在一大群人面前,我会非常不自在,因为我不知道他们期待我什么。”


3
库特哈德的人生中有三大关键时刻不得不提。
1,车手的诞生。
那是1986年,他15岁。在苏格兰老家,他一度放弃了对卡丁车的热情而成为一名橄榄球员。“有一次比赛,我跌倒在一堆狗屎上,全身都是。我打算去冲个澡,换件球衣。但是队长喝住了我,‘马上要争球了,不准走。’”
“队长脸上也沾着狗屎,但是他毫不在意。可我做不到,我对自己说,‘我他妈还呆在这里干吗?’我不适合这个。”
他适合的是赛车。换言之,赛车适合他。他的父母,邓肯和乔伊斯,都是循规蹈矩、热爱整洁的人。从小他就被教育不准随便插嘴,不准张开嘴咀嚼,必须时时恪守礼节。邓肯经营着一家小运输公司,对车充满热情。
11岁生日时,库特哈德得到了一部卡丁车,很快他就赢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冠军。之后他的生活开始围绕着赛车进行,三次获得苏格兰卡丁车冠军。1990年,他当选为英国年度新秀车手,获得了试驾F1赛车的机会。这是他与F1赛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4年之后,他当上了威廉姆斯车队的试车手。
2,偶像之死。
那是1994年,他23岁。当时他正在银石赛道为自己即将到手的F3000年度冠军做准备。就在比赛前一天,一纸传真从威廉姆斯车队发来,签名是艾尔顿·塞纳,“祝好运”。几小时后,在维修区,库特哈德开始看电视直播的圣马力诺大奖赛。
“那一刻我记得非常清楚。比赛一开始就出了事故,不得不重新发车,我当时就想,‘这兆头可不好。’”
塞纳之死震惊世人,但是库特哈德没有陷入混乱。他在第二天比赛中获得了亚军,一周后开始为威廉姆斯车队试车,并在西班牙大奖赛中作为塞纳的替补出场。作为F1车手的生活要求很多……
“再快乐些,大卫,我们需要你在领奖台上再快乐些。”
……虽然需要适应,但是不到三年,他就已经跻身一流之列了。
摩纳哥的海景豪宅是一个动力。汽车、手表和服装赞助合同也是。长期交往的女友换成了一个更性感的模特也是……
“这没错,大卫。有欲望是好事。”
……但在聚光灯下他依然不适。
“从1998年开始我变了。我越来越富有,花钱如流水,不断换女友,习惯了被小报八卦。我在私人包机飞行上花了很多钱,其实没必要,但是我觉得有必要避着别人。我已经进入了‘我想要就要’的阶段。”
“出事前一天,我到伦敦为车队办事。完事后我希望尽快回到摩纳哥。我平时租机那家公司当天只能安排我下午起飞,但是我希望早上就走,于是我强迫这家公司给我临时调了另一架——其实只不过早了两个小时出发。”
3,唐璜的到来。
这是2000年,你已经29岁。你从飞机的残骸中跌跌撞撞爬出来。你上了床。你开始颤抖。你在想,“这一切怎么会发生?!”接下来呢?你从此洗心革面?你感激上帝,从此发誓要投身于拯救非洲饥民?未必。
也许你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也许你变得更加冷酷。也许你彻底成为花花公子,从此游戏人间。也许你像唐璜一样对自己说:“赛车就是生命。之前和之后都只是等待。”
坠机事件几个月后,他向海蒂求婚了。
“我想这也是她所想的。我们共同经历了这次磨难,之前也相处了那么多年,结婚似乎水到渠成。”
婚礼预定于2001年春天在加勒比海举行。但是新年到来时,库特哈德改了主意。“我当时想,‘别急,我已经快30岁了,我即将开始新一年的比赛,我又要去准备婚礼。我可不想在一个月内赶着把这些事都办完。’”
他取消了婚礼,开始全力备战。这期间他在一次晚宴中遇见了一个漂亮女孩,被邀共享泡泡浴。结果是小报上的重磅炸弹(“大卫发力很慢,仿佛在开暖胎圈”),和海蒂的关系因此结束。接下来是新赛季,他尽情地享受着生活。越来越多的女郎:3个空姐,一个巴西模特,和德国名模海蒂·克鲁姆的约会,和英国名媛维多利亚·哈维的牵连;越来越多的绯闻:“大卫和我作爱时好疯狂,他简直是巴西人,不是苏格兰人。”
“路线图”已经缩短。在坠机以前:1,“你好。”2,“这电影据说不错。”3,亲吻和拥抱。4,“可以共进晚餐吗?”5,“你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女人。”6,“为什么你不来苏格兰见见我父母呢?”7,“别人都说巴黎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一起去瞧瞧吧。”8,“真美。”
坠机之后:
1,“你好。”
2,亲吻和拥抱。
3,上床。
4,“再见。”

4
金马奇告诉库特哈德一个他老乡的评价:“库特哈德在苏格兰已经不红了,因为他太花了。”
“我知道这说法,”库特哈德说,“但是花花公子这标签实在不该贴在我身上。埃尔文才配得上,因为他过的才是这种生活方式,而且打心眼里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而我不是。”
“怎么讲?”
“我从来没有主动四处出击。是的,我从不满足,我追逐刺激,忠诚不是我的优点,这一点我也不引以为荣,但花花公子这个说法的确过了。”
“让我重复一句你以前的话:‘我为我过去跟女人们的那些事脸红’。”
“对,我说过。”
“是指和一大堆女人的纠缠吗?”
“对。”
“当这些事发生时总是非常刺激,但回头一想又并非如此。当游戏结束,你还是觉得那些稳定的交往更幸福?”
“我要说是,我从来都是有固定交往对象的。我始终对未来充满憧憬,希望某一天也会结婚生子。从少年时我就这样憧憬。现在依然如此。我的父母教会我这一点,他们从不分开,一起旅行,对生活和对方充满热情。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人等着我。”
“你真的这么认为?”
“我已经找到这个人了。”
“当真?!”
“我周五晚上已经订婚了……这可是给你的独家消息。”
“你在开玩笑吧?”
“没有。”
“但我最近在西班牙大奖赛上还看见你摸一个姑娘的大腿。我当时想,‘要是我是那姑娘,就算他那么好色他也不会摸我的’。你跟我说的就是那姑娘吗?”
“是的,凯伦。”
“凯伦?”
“对。”


5
2004年意大利大奖赛前夕的一个下午,一个男人坐在蒙扎赛道的维修区里。这个男人有一个模特女友,她是在一次坠机事件之后走进这个男人生活的。跟他的职业一样,这个男人总是经常迷航。比赛就要来了,这是这个男人最喜欢的时刻,但这一次,在他的赛车生涯中,他第一次分心了。
他在想着一个上一站大奖赛采访过他的比利时女记者。他要一个朋友去买花,心里好奇要是老板看见自己在赛道上向那女孩献花不知道会怎么想。朋友说:“你都还不认识她。”他不好解释。于是他取消了鲜花,但赛后还是见了她。他们交换了电话号码,都说“保持联系”。
四个月过去了。没有联系。他和他的模特呆在摩纳哥。她和她的伴侣在布鲁塞尔。他上网查她的名字:凯伦·米尼耶。一个粉丝网站出现在他的屏幕上,刚好这个时候,他收到了一条短信。布鲁塞尔来的。“最近好吗?”。又四个月。没有联系。一次大赛前他和巴里切罗共进晚餐。巴西车手无心说了一句:“凯伦好像好久没在赛道上出现了。”“是啊,”库特哈德深有同感。正在此时手机又响了。一条短信,来自布鲁塞尔。“昨晚我梦见你了。”
又三个月。他们在红牛在比利时的一个活动上见面了,长谈,两个小时。之后他回摩纳哥。她回布鲁塞尔。没有联系。赛季即将结束了。他和他的模特女友一道到上海参加中国大奖赛,她问他们是不是该结婚了。他不置可否。
又一个月。没有联系。他打听到她已经和布鲁塞尔的男友分手了。她也得知他和摩纳哥的女友分手了。他们相约喝咖啡。新年时,她来到了他在瑞士的山中小屋。他跟母亲通电话时说:“妈妈,我和我未来的妻子在一起……我心里有数。”他相信自己找到了世界上最适合他的那个人。
他觉得自己清楚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什么形式,如何美好。“今年墨尔本站时,我父母也去了。我父亲喜欢澳大利亚,一直说着要去那里。就在他起身去洗手间时,我问母亲她怎么也来了,母亲回答说:‘嗯,你父亲就是我的生活,无论他想做什么,我都会跟着他’。”
“我很感动。我母亲是一个独立的女性,这并不是她在故作姿态。父母一直是我的榜样,但我从来没想过能经历他们所拥有的感情。我曾经以为,我的生命将由一系列的短暂激情所组成,最终陷入空虚。”
“我现在的生活是我过去所不曾想过的,时间将会证明这段感情能维持多久——也许几年,也许十年,也许一辈子。我不知道。我所知的是我不希望她伤心,这是我过去从没有过的担心。”






(您可以说这是应F1新赛季景的,也可以说是应214情人节的,当然其实都不是主要原因,我的理由是写哥们是因为哥们是现役F1车手中最老的一位了。不过这也是个站不住脚的理由。更多图片请见《时尚先生》三月号)